查看原文
其他

陈春花:2018 计划怎么定,之后怎么做?一文讲透

2018-01-02 陈春花 笔记侠


内容来源:2017年12 月 9 日,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私享会上,北大国发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向参会的企业家们详细阐述了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如何去做计划管理。本文转载自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


|《中国企业家》记者 胡坤  编辑 | 米娜   责编 | 清野

 第 1937 篇深度好文:11428 字 | 12 分钟阅读


完整笔记·战略计划·组织管理


本文新鲜度:★★★★★    口感:春蔬炖羊肉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 和老板不讨论目标,该讨论的是资源?

  • 做计划,关键是找策略的差距?

  • 花大笔墨总结过去,就没有未来?

 

一、明年计划怎么做?三件事最容易犯错

  

我想这个时间点最好就是讲我们怎么去为下一年做计划。

 

我一直认为大家对于管理最基本的东西准备得不够充分,我们会在日常工作当中有非常多的浪费,或者叫太辛苦。

 

你为什么会辛苦?

 

很多人会发现你想做的事情下属没帮你去做。

 

你为什么很辛苦?

 

你发现每一个小时的效率不够。

 

你为什么那么辛苦?

 

是因为你发现很多人做的事情并不真正产生效益。

 

这些错误不应该发生,我们怎么解决它?我们应该从好几个角度去做,今天我就选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就叫做计划管理。

 

为什么计划管理如此重要?是因为有三件事情,三件我们容易犯错误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关于企业绩效管理。有很多朋友甚至跟我说:“陈老师我们是全员绩效管理。”

 

今天上完这个课之后,我希望你们不要再讲这句话,我们实际上是不能够做全员绩效管理的,因为绩效管理首先其实是为结果去做的。

 

如果你只需要得到结果,那你就考虑用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某种程度上其实比较在意的是创新,是你团队整体上的能力能否被直接检验。

 

在整个管理当中,你还要懂一个管理,叫计划管理,它比较在意的是过程。它能够控制成本,也是非直接检验的。

 

如果一家企业所有的人都在做绩效管理,你就会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这个企业很短视,因为很多比较长期的、比较重要的东西是没有办法用绩效管理的,比如说培养人。

 

你让整个企业有一个长期发展的基础,这也是不能用绩效检验的,还有一些我们称之为成本或者质量的投入也没有办法用绩效检验。

 

一个好的管理一定是两个东西做结合,一定是有一部分的管理是计划管理,另外一部分的管理是绩效管理。

 

第二个我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为什么计划管理是整个管理的基础。

 

管理有四个基本的职能,第一个叫做计划,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计划为什么重要?原因就在于它要解决的是目标与资源之间的关系。

 

我们计划管理做好了之后,接着下来是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是解决人与事的关系——你能不能让所有的事有人做,能不能让所有的人有事做。但我们很多公司的流程管理是拿来做审批用的,这是完全错误的。

 

流程管理完了之后才到了组织管理,组织管理就是告诉你权力跟责任如何分配,它们两个之间怎么去匹配,怎么保证每一个责任有权力,每一个权力有责任。

 

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这三样管理我们称之为叫基础管理

 


一个企业能不能活得比较好,取决于它的基础管理好不好。

 

我们讲基础管理的时候就是讲的三对关系:目标与人和事的关系、管理与计划的关系、计划与目标的关系。


我们所有管理的起点都是目标,因为这个目标决定了我们做的事,因为这个事决定了我们的责任。而所有的人与权力、资源,这些管理所动用的东西就是配合这个目标。

 

如果这三样东西与你的事、目标责任不相关的话,在管理上就是一个错误。管理出问题,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有权力的人可以不负责任,或者有权力的人拥有了资源,但是它跟目标不直接相关。

 

所以我们说,计划管理是整个管理的基础,由它确定目标,由这个目标延伸出整个管理过程。

 

第三件事情,一家企业仅仅有基础管理还不够,我们习惯上还会讲另外两个管理,一个称之为战略管理,一个称之为文化管理。

 

战略管理我们会谈你的核心能力,文化管理我们就是谈可持续性,这两个我们把它叫成长管理。


我们谈管理其实就是谈这五个部分:从计划管理开始,到流程、到组织、到战略、到文化。而其中,计划管理整个的基础。

 

这就是我正式跟各位讲计划管理之前要先提的三点。我担心大家学了太多新的东西,反而把最基本的东西忽略了。

 

大部分企业在计划管理当中,我称之为叫专业性和计划管理的质量不够,但是计划管理偏偏又是所有管理的基础,所以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讨论这个话题的主要原因。

 

二、和老板不讨论目标,该讨论的是资源

   

我们首先看看到底什么叫做计划。

 

计划有两个特别有意思的特性。

 

第一个特性是:目标绝对不合理。

 

因为目标是一种预测,没有人敢说预测是合理的,而且目标其实是一种决心,你发誓要做什么,目标就会出来。


目标其实是你自己战略的一个安排,决定你目标的是三个要素:你对未来的预测、你下的决心和你的战略想法。

 

目标是怎么出来的?我常常开玩笑说目标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就像刚才说的,你拍出来的这个目标肯定是不合理的,如果你的团队跟你说这个目标不合理,希望合理一点,那么你今天学完这堂课后就可以直接回答:目标本来就不合理。

 


我们说到目标的时候,核心在下一阶段,就是实现目标的行动必须合理,这就是计划的第二个特性。如果你实现目标的行动是合理的话,那么这个不合理的目标反而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谈计划管理的时候,必须要让团队清楚这两件事情,就是目标跟行动。我遇到一些经理人跟我说:陈老师,老板给我的这个目标我估计实现不了。我会跟他说:你这样老板就会换掉你,我教你一个办法:

 

如果老板给你的目标你觉得不能实现,你就去跟老板说,老板这个目标太好了,但是你能不能多给我几个人、多给我一点预算、多给我一点支持,我会拼全力帮你把目标实现。

 

要记住,和老板之间不讨论目标,该讨论的是资源因为你并不知道老板的压力,你并不知道他的决心,你也不知道他对未来的判断,所以你跟他讨论目标的基础实际上是没有的。他请你来就是让你去实现目标的,但是你可以跟他讨论你特别希望得到的支持是什么。

 

我之所以对计划这个概念讲得如此认真,是希望大家记住:我们培养经理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对目标的承诺。我们怎么能够让一个团队具有执行力,也是对目标的承诺。

 


“计划”这个词其实很简单,从本质上来讲,它其实是寻找资源、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目标并不关键,最关键的是实现目标的行动,所以我自己给计划下的定义就是这样一句话——“计划就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寻找资源的一系列行动”。也就是说,当我们讨论计划的时候,就是讨论怎么能够为目标配上资源。

 

三、做计划,关键是找策略的差距

  

在认识了计划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到底应该怎么制定计划。

 

这个动作我相信在座各位都是非常熟悉的,因为每一年都要做这个事情。我们年会在这个时间开,其实你们的大部分计划已经做完了。今天上完这堂课之后,你回去检讨一下,看看你做的计划和应该做的计划到底是不是匹配。

 

在做计划的时候,关键是找策略的差距,就是你将来的目标和你现在的目标之间有一个策略的差距。我们在谈整个计划管理的时候,大家常常喜欢分解目标,但计划管理的核心不在于目标的分解,而在于发现策略性差距的机会在哪里。

 

策略性的差距到底从哪里来?

 

其实就是你要对未来有一个构想,因为你只有对未来有一定构想的时候,你才可以知道我们怎么能够不断地让这个策略的差距变成现实。

 

我今天给各位一个建议,你们在讨论 2018 年计划的时候,能不能够一起先坐下来,不管数字,仔细去想象一下 2018 年你所在领域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会有什么顾客最想要的事情发生?会有什么样的机会发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发生?

 

如果你能把这四样东西讨论出来,我相信你的策略性差距的点就会找到,因为策略性的差距点完全是你对未来的一个构想。

 


当然,这里有风险,假如你构想的情形跟实际情况不一样怎么办?任何公司的年度计划都应该有一个叫做风险应对策略,这个风险的应对策略就是能够让你能够面对这些变化,这是制定计划的第二步。

 

我们制定计划的第三步是什么?就是我们必须很清楚地做出行动的选择。

 

我担心大家把计划做完了之后,把目标定了之后就不管了。我做总裁的时候,每年从 10 月份到 12 月份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的工作就是跟所有承担绩效的负责人讨论他明年的事情,一个一个单元去讨论,讨论行动的方向。

 

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行动方向为什么如此重要。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想把利润提高一个数,比如 8%,你会发现两种方法可以做,一种叫提高销售额,一种叫降低成本。你们会选哪个方向?

 

我来告诉大家,你最重要的是辨别方向——我们只有在哪一种情况下才可以选提高销售额,而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如果想提高利润就必须降低成本。

 

如果你是在行业比较领先的位置上,你就必须通过降低成本做。如果你是行业里很小的企业,你就必须通过提高销售额做,这就是行动方向。

 

我们必须清楚清楚地知道我们的行动方向能够指向我们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求你们一定要跟你的团队讨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的团队就没有办法操作,你必须在实现目标的行动选择和行为选择上和你的团队达成共识。只有不断达成共识,你公司每一年的销售目标才能得到实现。


四、预算、目标、激励,

一起谈才叫计划管理

  

下面我们看看怎么保证这个计划是有效的。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计划管理仅仅是一个计划管理,我们在计划管理当中,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怎么去培养管理人员。德鲁克说,管理就是一种承诺。

 

承诺什么?承诺目标、承诺措施、承诺合作。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整个队伍能够把目标、把措施、把合作都承诺出来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是已经在做管理了。

 

很多企业家总是跟我说,我们公司的文化不行、我们的执行力不够、我们的效率不够、我们人的能力不够。我在这个地方要提醒各位,你刚才说的这些理由都可能不是真的,而是是因为你整个公司没有从头到尾贯穿计划管理。

 

如果从头到尾贯穿这件事,每一个经理人都是愿意承诺的,每一个经理人都是为了实现目标孜孜以求的,每一个经理人都是希望跟人合作的,我相信你说的执行力、效率、文化都很好。

 

要做到从头到尾贯穿计划管理,就必须得保证计划是有效的。我们来看看如果想把计划管理做得有效,最核心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你的目标要有重要性排序。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办法让整个公司变得力量朝一个方向去使,没有让更多人的工作跟目标相关,就是因为我们整个目标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呈现出来。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其实都在乱做。

 

我曾经调研过 200 家公司,这 200 家公司都是中国比较好的公司,结果我发现有接近 10% 的员工,基本上上班就是来跟你对着干的。你定的任何制度他都有意见,你做的任何安排他都有不同的想法,你出的任何一个体系他都觉得应该可以改变,你设的任何一个目标他觉得都不合理。

 

另外有那么 20% 的员工他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合格,我们叫做为次品而战。还有 25% 左右的员工懵着做,你真正产生绩效的员工大概只有 20%。

 


有一件事情拜托各位记住,员工的绩效是由管理者决定的,不是由员工决定的。

 

员工努力了半天,但如果你管理者的指令是反的,他当然没有办法有绩效。他做这件事情需要两个资源能做成,你偏偏不给他,你还告诉他说我决定试试你的创造力,他当然不会有绩效了。当他没有绩效的时候,你整体工作就不会有绩效,我们对目标重要性排序是我们展开计划管理的第一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个,如果你想把整个计划的工作做得非常有效,你要给预算。因为这个预算就决定了你的目标能不能实现,我看过非常多的公司说它的目标不能实现是市场的问题,或者是人的问题。但是我的回答都很简单,如果你预算根本就没给到的话,它一定就是实现不了。

 

有预算还不够,一个好的计划管理一定再给第三样东西,那样东西叫做激励政策。这三样东西要同时给,你的计划管理才做得到。

 

我最怕你们做一件事情,年底把计划、目标都做好了,激励不公布,第二年再给激励,其实你就牺牲掉一个季度了,我们出计划的的时候这三样东西应该同时出,预算、目标、激励一起谈才叫计划管理。

 

所以,计划管理既不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是计划部门的事情,计划管理是你核心团队的事情,你要把这三样东西全部确定下来,整个计划管理才可以推进,这就叫计划管理的有效性。

 

五、计划为什么会失败?  

接着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计划为什么会失败。

 

很多时候大家说是计划失败因为变化太快,我个人认为不是,这个跟变化没关系。


计划会失败的原因很多,一个的确是因为环境。第二个就是人们对计划的态度,这是一个培养经理人最重要的方法。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每一次的承诺一定会想办法兑现,这叫职业素养。

 

我们如果要拿绩效来证明自己,最核心做什么?就是你得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我曾经在一家公司做顾问,我们在 2008 年的时候遇到金融危机,公司有 40% 的订单是在海外的订单。

 

在做 2009 年的年度计划的时候,我们决定还是要增长 40%,整个公司为这件事情做了非常充分的讨论、行动和规划,我们还有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就是在签目标责任书。

 

在签目标责任书的时候,我跟老板坐第一排,有一个总裁签完字往下走,嘴里嘟囔了一句:“这个目标不可能实现。”第二天全公司公告,这个人从事业部总裁一撸到底,他说我都签了,我说你签了也没有用,因为你心里认为不可能实现。

 

这就是计划管理的刚性,在计划管理当中是没有人性的,必须是刚性的。这种承诺,如果你一旦接受了,你就要去想办法去解决,你可以跟我讨论你需要什么资源,但是你不能在心里说这绝对实现不了。

 

计划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你对计划的态度。你不能在心里认定它只能完成 70%,你要这么认为,它真的就只能完成 70%,与其那样,我就直接设一个 70% 的目标就好了,还不用就把企业文化破坏掉。

 


第三个,计划为什么会失败?

 

大部分人都习惯于用 2017 年看 2018 年,这个叫做心理的不变性。虽然在做 2018 年的计划,脑子里还是 2017 年的看法,所有计划的落脚点都是 2017 年。

 

我为什么开场讲我们在制定年度计划的时候一定要预测未来的构想,找策略的差距,就是因为我们计划失败的很大的原因你用 2017 年的心态做 2018 年的事,这是一定要调整的事情。

 

我做总裁的时候,每年到第四个季度基本上不讲这一年了,第四个季度我一直在讨论下一年。我们所有人的心理在 2017 年第四季度心里已经提前进入 2018 年。

 

我非常反对年会在春节前后开,你等于输掉了一个季度。我也反对你们所有的事情都在春节之后做,你等于继续输了一个季度,我更反对所有的东西都是第二年的第二季度才正式进入下一年,你真的在时间上就已经输掉了。

 


最后一个原因,实现计划管理的核心实际上要授权,你不做授权是没有办法做计划的。

 

大家把目标分下去的时候,记住所有目标的实现都是要资源和权力的,你应该把授权也给下去。哪些东西能做,哪些东西不能做,我们要达成共识。我们如果在能做与不能做之间不能达成共识,你就会失控。

 

你还需要记住,员工要参与计划的制定。计划是要分给员工的,整个计划当中员工一定要参与。另外,还要为每一个目标配上资源和人,这就是有效的保障体系。

 

很多企业在计划管理当中弱的地方是他设了很多目标,但目标上面没有资源,还有些目标上面是没有人的,你既没有资源也没有人,目标怎么可能实现呢?你要有一个保障体系才可以做得到。


六、高层、中层、基层,

一旦错位,公司就乱了

  

计划管理有了这些之后,我们开始进入要操作的部分。

 

我们计划的起点是目标,终点还是目标,我们以目标作为起点,用目标实现做检验,所以计划的起点、终点是同一个,就是目标。你所有的工作安排都是由这个目标来确定的。

 

我们已经告诉你目标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很多老板都是随便拍目标,过两年回头发现都实现的,原因是他拍完了之后得想办法找资源,找到资源目标就实现的。

 

只要老板拍的你就都信,剩下你要不断地鼓励他找资源,他的资源肯定比你多,你就别傻乎乎地说老板,你放心吧,目标给我肯定能实现。你要跟老板说这个目标很好,我们讨论一下怎么让它实现。

 

计划管理变得非常重要,原因是在于一个企业如果健康成长,它就一定是要协调三对矛盾:长期与短期、变化与稳定、效率与效益。大家记住,这些矛盾不是要把它解决掉,因为是没办法彻底解决的,你需要做的是让它们平衡和协调。

 


这三对矛盾实际上是可以通过计划管理和目标管理来平衡和协调的。


我们给高层管理者设的目标是两样东西,叫做投资回报和市场占有率的增长。也就是说一个高层管理者他如果能把投资回报做到,能够保持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其实就解决了一个公司长期和变化的问题。

 

这两件事情大家记住是交给高层,也就是说作为高层管理者,你本人是要对这家公司的长期和这个公司的变化去负责的,这件事情是别人不能替代你的。

 

再来看中层,我们中层的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是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这个公司的生产力水平,也就是效率,另外一个就是整个公司的人力资源。

 

中层管理人员对整个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因为只有他们在跟所有的员工在对接,所有的员工能不能成长、有没有绩效其实是由中层管理者决定的。

 

我最近反反复复在讲一句话,一个人的绩效直接上司决定 2%,这里的直接上司基本上是中层,如果你的中层没有能力去承担生产力和我们讲的人力资源的时候,这个公司就没有办法有稳定和效率。

 


再往下来是基层。我们基层干的活就比较多了,所以你们一定要对基层好,因为几乎所有的活都是基层做,基层做的所有的事情决定我们的短期目标、决定我们的效率。

 

我们一个企业能够健康成长、有序,取决于你的三组管理人员各自承担各自的目标,谁都不可以替代谁,但我们在这个地方最容易犯错误。

 

我们的高层最喜欢关心基层的事情。你们想想你们开会在讨论什么?你们高层讨论得最多的就是销售额完成了没有、成本怎么控制、今天质量又出问题了之类的。

 

我们基层谈什么?基层因为高层都谈了就不断地想公司战略出问题了,公司老板学习不够了,我们是不是让老板去培训一下?中层开始出现不满,觉得这个基层老是讨论那些虚无的事情,高层老是讲每一天的细节,中间这一层没话说。

 

你如果没有好的计划管理的话,你会发现这个公司的管理是错位的。管理一错位,整个就乱了,这是我第一个提醒大家的。

 

我第二个提醒大家的,是希望你们对基层好一点。

 

我希望基层相对稳定一点,能够得到安全感,得以被尊重,因为你所有的短期和效率都会来源于基层。但是国内的管理者喜欢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让基层活不好,你们所有的末位淘汰都是在基层做的,所有人事调整都是在基层做的。

 

我可以告诉各位,最应该淘汰的人其实是最顶上的人,一定让顶上的人有末位淘汰。他们老问我陈老师什么叫总裁?我说总是被裁掉的那个人就是叫总裁。你知道他为什么总是可以被裁掉吗?因为裁掉他可以节约成本,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大家要注意到这一点,就是总裁要完成的是长期和变化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人是可以裁的,如果你裁基层的话,你发现你的短期和当时的效益就会受到影响。

 

一个公司如果有短期的效益和他的短期收益的时候,就能比较从容地去讨论变化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没有办法讨论很多变化的问题,很大的原因是你的短期效益不够、盈利空间不够,你没办法从容地讨论转型的问题、未来的问题。

 

你会说陈老师,基层不胜任怎么办?我教到这里你一定要懂一句话:没什么人是不胜任的,你让他胜任他就可以胜任。胜任只需要两个条件,授权和给资源。

 

总之,我们在计划管理当中的核心就叫目标管理,而这个目标管理重要性就在于我们把一个企业健康成长的六个目标分为三组,每一组人承担两个目标,这个企业就可以健康发展,这是我提醒你的第二个问题。

 


我要提醒大家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你们三组都只做一个目标,比如说利润和销售额。


利润和销售额基层就可以做了,你上面那一堆人其实都在搭便车,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你们会这么笨,给上边两组人的工资比下边高得多,高层不直接产生利润和销售额,他们应该寻求新的增长机会和找到更多资源进来。大部分的企业管理当中,搭便车的现象非常普遍。

 

目标到底应该怎么设?我还是要给你一些建议,虽然它是你拍出来的,但也不是随便拍的,还是有一些依据的,第一个就是你的战略,第二个就是你的决心,第三个就是你对未来的判断。另外,你拍出这个目标,还应该是可以去执行的。

 

在这方面我只提醒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任何目标都必须可衡量。你的目标一定是可以检验的,不可检验的目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我们很多人说我要当个好人,这是不可检验的目标,如果我每天帮一个人这就可以检验。

 

所以,在整个目标设置当中,你怎么拍我都不反对,但是我有一个要求,这个目标要可以检验,因为不可检验就不可执行,这是我提醒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在任何目标设定当中都必须配时间。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讨论会,他们就跟我说陈老师,我们这个公司一定能够去到 1000 亿的,所有人说他不可能,只有我一个人说可能。大家很奇怪,我说他没设时间,如果几代人去奋斗,肯定可以到千亿。

 

任何目标一定要放时间,不放时间的目标也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怎么能够让这个目标实现?

 

我们在谈目标的时候最重要不是这个目标,而是让这个目标能够实现,我们如果想把整个目标做好,要求目标是自上而下,也就是从总目标一个一个分解到最后,直到个人目标,另外保障实现目标的行动要自下而上。

 

计划管理的体系是两个动作,第一是目标从上往下分,一直分到个人;第二是从下往上保障,保障行动目标是对的。

 

在整个计划管理体系当中,我给大家三个建议:

 

第一个,目标一定是从上往下走,一定不要从下往上来。知道我们最喜欢犯的错误是什么,你们现在要求做年度预算各个部门报,报完集合起来然后往下一拍就行。

 

目标决定不能从底下往上报,这样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报大目标换更大的资源但是没打算实现;第二是目标报小,换激励政策。

 

请大家记住,有关目标不做任何的授权,目标一定是上边来定,其他东西都可以授权,惟有目标设定是不授权的。

 


第二个建议,目标必须是个人的目标。目标一定要给到个人,目标绝对不可以给到部门。我们很多时候认为销售目标就是给销售部的,不对,销售目标是给销售部总经理的。我们给销售部的不是销售目标,我们还会给销售部其他的东西,但是这个目标是给销售总经理这个人,必须要给到个人。

 

第三个建议,每一个人承接的不是目标,而是一套解决方案。他必须去承诺这个解决方案,怎么让这个目标怎么实现。目标不是我给你的 1 个亿销售额,是你告诉我实现这 1 亿的销售额的行动方案是什么。

 

目标管理系统我简单重复一下,就三样东西:第一目标是由上面往下分的,在目标绝不授权。第二目标必须分解到个人,目标是个人的。第三每一个人承接目标的时候,他必须提供的是一个解决方案,我们叫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我也希望你们回去能不能检讨一下,你们在做年度计划是否按照这套体系的,如果是按照这套体系就不担心,如果没这样做就回去修正一下。

 

七、花大笔墨总结过去,就没有未来

  

接下来我们讲讲怎么实施计划。

 

在实施的过程当中,管理学有两个成熟的工具,一个是 PDCA,一个是叫 OGSM-T,我用一个实际操作的角度跟大家讲这两个工具怎么用。

 

第一个我们想告诉各位的是,我非常希望你是能做计划的人,而不是能总结的人。在这么多年陪同企业成长的过程,我发现我们的经理人会做总结,但是不太会做计划。

 

你们每个月开月度分析会,会发现经理人一定会花 70-80% 的时间讲上个月的事情,余下的时间讲下个月的安排。但实际上你应该花 10% 的时间讲上个月,90% 的时间讲下个月,因为上个月已经过去了,没有意义,只有下个月对你才是意义的。

 

但是,为什么你们愿意讲上个月呢,因为上个月的事情都出来了,你就想好好讲讲,也比较容易讲。但是,会写总结不会写计划的人只有过去、没有未来。

 

很快很多公司要开年会了,每到年底我要参加开很多公司的年会,每次开会的时候我都很郁闷,你们总是花大量的笔墨来总结 2017 年。不管总结经验还是总结教训,都没有意义,都过去了。对过去只应该有感恩,感恩所有付出过的人。至于结果,承受就好了。用一句文绉绉的话说:所有过去皆为序曲。

 

你的重心应该放在下一年,如果下一年做的更好就会迎来一个更美好的明天。所以,在你的年度总结应该花更多时间讨论下一年,让所有人觉得下一年是有希望的,下一年是没有问题的,下一年是绝对可以成功的。这是我在讲整个计划实施时候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你要学会做计划,而不只是做总结。

 


下面我就把 PDCA 和 OGSM-T 这两个最重要的工具做一个分解,我先告诉你做计划必须做的四个动作是什么,看看你们这个动作做了没有。

 

第一个动作,一定把现在和未来看清楚,就是我刚才教你的一定要看未来,对未来有一个构想和预计;

 

第二个动作,你一定要想,我从哪里走、我会遇到什么变化,一定要把这个想清楚,因为想得通才能做得通;

 

第三个动作是算得清。所谓算得清,就是我要实现这个目标要的资源到底是什么;第四个动作是要把结果和过程统一起来,这叫控得住。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在实施计划管理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有要求没承诺:我们经常提要求,这样这样,但是不管承诺。

 

有承诺没要求:经理人拍着胸脯说,老板这个事情交给我吧,没问题,但是没要求,如果你的计划是这样的设计就会有问题。

 

有目标没衡量:我们会设计非常多的目标但是不可衡量,像你说要当一个好人,我的学生告诉我要多读书,这是不不可衡量的,不可衡量的目标是没意义的。

 

有衡量没量化:很多目标没有具体化的表述,口头化情况明显,说到哪里算哪里。

 

有计划没有主次: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排序,重要的事情必须要排第一。

 

有时间没阶段:我们计划管理的要拆成季度、月、周,看看每个月、季度、周的目标是不是都实现了。

 

有计划没措施:这是我看过最多的,我发现你们讨论最多的就是环比、同比增长多少,这些都没有意义,我们所有计划的总结最主要的是总结措施,不是总结那些数字,数字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意义。

 

有总结没有分析:我们需要你做分析,就是要真正地知道所有数字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数字它其实是个陷阱。如果你不知道它背后真实的原因,这个数字会误导大家。

 

有过去没未来: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你们很喜欢把过去讲得太过丰厚,把未来讲得太过单薄。

 

有数据没有行动:衡量标准的数据写明白了,但具体措施、行动却没有出现。

 

⑪有差异没下文:计划没完成,却没有改正、调整、顺延等下文,就会说这里跟那里有 差异,说完了拉倒。

 

⑫有继续没有安排:计划并应该继续,但却没有衔接的具体安排。

 

这是我过去跟很多企业不断地做日常管理当中总结出来的大家犯的错误,这些错误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可能是有的。

 

八、最难的挑战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谈一下计划与变化的关系。今天最难的一个挑战就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以今天如此高的变化速度,你每个季度必须滚动检讨计划,因为数字变化太快。

 

你年初定的东西一定要在每个季度回顾一次,如果遇到市场变化是真实的情形,你就要调整,不要一根筋做到底,中间有变化我们要认。

 

在这样一个高速变化的环境当中,我们一定要鼓励那些不断创造的人不要受那些限制,让一些产生高绩效的人突破这个限制,不要让只满足于原有计划的人活得好,你要让那个不断突破这个计划做出更好成绩的人活得更好。

 

这是我先提的两点建议,一个是季度滚动,实事求是地去调整,不要怕调。第二个就是鼓励那些超额完成计划,不断地突破计划的边线的员工。让这些人他觉得他做的是对的,这样可以让整个计划可以应对变化。

 

至于具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点,在计划和变化的关系当中,首先你的计划要能够包含变化。所以请大家一定要记住,你做 2018 年计划的时候,一定要设一个应变计划,因为现在的变数的确太多。而且,在包含变化的部分当中,有一部分一定是对未来,或者对变化趋势去做预测的。

 

举例子来讲,我们在这儿的很多朋友是在传统的行业当中,我建议你的计划放一点点跟互联网有关的项目,因为这个肯定是符合趋势的,不管你在今年的计划是否实现,你至少在趋势上的投放、目标和资源做了准备。

 

第二点,我们的战略一定要柔性。在计划中执行是刚性的,但是在你整体的安排当中,一定要记住它的柔性部分,这个柔性部分是什么?就是要有一些变化的部分,要按照计划去做,要给资源、给人,一定要放一个这个东西进去。当你放这个东西进去的时候,你在战略上会有一个柔性。

 

第三点,有三个东西你要学会用:政策、程序和规定。政策就是为实现整个目标我们设定的各种东西,包括预算、激励等,程序就是获取这些政策的流程跟过程,规定就是获取这些政策的基本条件。

 

当你发现计划没有变化快的时候,第一个先调规定,这个时候往往我们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当你调完了规定发现还没有解决,那你就调程序,就是把程序打破,让大家可以离开你的流程、离开你的程序去获取资源。

 

如果这两个你都做到了,你还是没有办法让计划比变化更快,你说我要不要调政策?

 

这就是我最后一句话,大家记住,政策不能调,因为如果政策调了之后,整个计划管理基础就得调了,你全年度的管理系统都得调。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可以调整刚刚说的滚动计划,就是调整目标。

 


我讲到这里就应该把我要讲的内容讲完了。我最后还是回到定义当中来:计划是为实现目标、寻找资源的一系列的行动。

 

某种意义上来讲,计划管理其实是一套行动方案。反复强调计划管理不是目标分解,它其实是行动方案。

 

你在做你的整个计划感觉的时候,希望能够很好地找到你的行动方案,我也相信你会在 2018 年一定会取得你所要的总体的成效,我也希望各位能够在 2018 取得更好的成效。

 

谢谢大家!


主办方简介——


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多年来持续关注企业家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打造最快捷高效的商业资讯交互平台,实现您的商业梦想与精神追求。


延伸阅读



陈春花:战略设计的最终核心一定落到人


2017年6月22-23日,由HRA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主办、凯洛格咨询集团合作支持的“2017中外企业人才管理高峰论坛暨HRA2017峰”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老师及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PPT来自嘉宾。


一、组织正在发生变化



2015年,我在“如何让组织具有创造力”的研究中提出,让一个企业有创造力,核心是必须激活个体。


激活个体做完之后,我发现还有两个问题是我们持续要面对的:


我想回归自由这件事情大概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想法,也许未来组织真的会变成一个像水一样的组织,或者它完全是动态的。也可能像德鲁克说的那样,未来的组织有可能就是有组织、无结构的,非雇佣的人数或者是非正式合同的人数如果逐步在加多的时候。也可能我们的组织里面就剩下一个核心的合伙人,之后可能全部都是自由的。


在战略的概念当中,如果不是因为技术的冲击,我们比较多说的一句话叫做战略是一种选择。所以无论你谈竞争战略,还是资源战略,最终要讲的那个词都是“选择”。但是因为互联网技术这种巨大的变化,我们会发现一个最重要的概念:


战略最重要的是以未来决定现在,不再是简单地做选择。


所以从战略的概念上来讲,它强调必须以未来决定现在。如果说以未来决定现在的话,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你要有一种能力,就是你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可是我们又非常清楚地知道未来其实不可预测。


组织正在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换个角度说,今天做战略和以往做战略一个很大的不同,我们要创造趋势,而不是简单地去分析趋势。


因此,“与顾客共创趋势”是2017年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如果战略以这个概念来做,我们就会遇到一个组织管理当中最大的挑战:组织管理不仅仅完成绩效,还有一个很大的要求就是能够管理不确定性。这也是我今年《激活组织》这本新书的核心思想。


也就是说组织不能只是完成绩效,你必须对那种不确定性的能力进行管理。如果你有能力去管理不确定性,这个组织在今天就可以支持这个战略。可是一个组织在管理不确定性的时候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其实就是你的成员要能够持续地拥有创造力。


二、企业的根本解决之道


为什么今天的组织管理和以前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我们要把边界打开,要让非常多有能力的人以不同的合约方式跟我们组合在一起。


如果用一种固定的合约方式,具有创造力的人可能不和你组在一起,因为拥有创造力的人,他个性化的特征也是会非常明显。所以你把不同的组织边界打开之后,给他不同的合约方式,也许这个创造力就和你组在一起了。


让组织成员持续地拥有创造力,是企业的根本解决之道。挑战在于组织本身要变,这也是研究组织管理当中我觉得挑战最大的一个地方。


所以我们在谈整个组织改变当中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今天的组织管理应对的环境不确定性变成了核心。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这种情况下,组织要求的所有东西都会变,无论是整个管理当中的结构,还是留住人才的能力,还是分权和授权之间所构成的职业限制,还是IT的技术,包括未来智能的技术,对人力资源的挑战。


如果IT技术和智能技术加重,未来有可能我们都是按小时来计算,不会有年薪,甚至不会有月薪,全部都是用时薪的概念。


如果是一个时薪的概念,人的自由程度和成本的结构全部都会改变。那参照的标准会是什么?你会用行业标准吗?可能也没有了,你会用岗位吗?可能也没有了。因此,一系列的调整是非常可怕的,更重要的是什么?人会自我管理。


我最近一直在讨论,未来在管理当中遇到最大的挑战:优秀的人是自我管理,不会简单地接受组织管理。因此我才提了一个进入自我管理时代对人的要求。而我个人所遇到的挑战也在这里。我2015年写《激活个体》,2017年写《激活组织》,那我接下来在组织里面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个体不用你激活了,他就是一个自我管理的人,如果未来不能自我管理的人,组织也不会在意的。如果是他能自我管理的,组织管理要做的就是巨大的调整和改变。也就是人力资源的整个管理与战略管理之间的协同效率,更进一步就是你在这个协同效率上会不会比别人强的。


三、人力资源和战略管理需要高度契合



商业模式创新在今天变得极为可能,因为所有的细分市场、技术和我们看到的各种创造会集合起来,你会发现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层出不穷的。


但是这种层出不穷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战略上的讨论,谁能最后在市场当中获取价值,就取决于你的效率。而我今天专门讨论跟人相关的效率,就是人力资源和战略之间的协同效率,这个效率的概念会变得非常重要。


有人问今天是快与慢,还是大与小?我告诉各位,跟快慢没关系,跟大小也没有关系,其实更重要的是效率的高低,不是简单用快的概念来说的。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人力资源和战略管理的高度契合。从我自己研究的角度来跟大家提一些我关注的东西跟各位分享,我只是想启发你,我相信你的答案比我还会好,因为你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人力资源和战略管理的契合,其实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把战略实施真正落地的时候,需要每个人所有的动作都是跟战略相关的,而之前为什么人可以跟战略的动作相对拉开一点点呢?是因为之前的战略周期可以比较长,我们可以讨论五年的战略。


可是在今天有了特殊的变化,今天的市场和技术推动带来一个最重要的改变,就是所有行业的时间轴都变短了。你会发现不可能有那么长的战略时间,让每个人和战略不相关还可以活得很好,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的时间轴变短之后,每一个人必须跟战略都相关,战略才能表达在未来相对的让你能够领先的位置。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定要建立关联,一定要知道你的目标、竞争优势、外部机遇、优势来源以及你和人员之间经营关系的问题,一定要把这个组织得非常好才行。


因为技术和时间轴变短,更多的可能要来源于变化的机会时,必须保证每一个人跟战略直接相关,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和战略之间的契合程度比以前要高很多。


以前的人力资源是跟“经营计划”的契合度高,现在要求人力资源要跟“战略”的契合程度要高,这就是一定要调整的东西。


如果从这个概念上来讲,你就会发现,虽然是在做一个战略,可是最终是做一个人力资源的安排。


战略设计的最终核心一定落到人的问题上,人的安排是否跟这个战略完全匹配,如果人的安排是跟这个战略完全匹配的,你就可以用一个应变的战略面对这个动态的环境。


很多时候为什么结构不能够应变呢?在战略的规划当中没有考虑它其实是一个能力模型,不是简单的资源模型或者是竞争模型。今天做战略的时候其实是一个能力模型,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人力资源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你得是一个业务能手,不应该只是一个人力资源专家。我会要求所有做人力资源一定先从业务做,否则你对业务的理解就会有偏差。人力资源一定是这个行业、市场和对自家公司的战略理解得非常透彻的那个人,才可以保证整个人力的能力跟市场、战略规划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在谈整个战略规划的时候,完全是按照人的概念谈的,而不是资源或者是竞争性。


为什么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或者新兴的企业对传统企业的冲击如此之大?就是我们看这个市场的角度和我们对这个市场产生价值的能力变了。


大部分人可能比较关心他重新定义的这个行业,这是几乎所有做新兴市场的人最厉害的地方。比如苹果就是重新定义手机,重新定义电脑;滴滴重新定义出租,共享单车重新定义自行车,线上的课程重新定义教育。所有人都在重新定义,这是很普遍的。


你要理解另外一件事情,其实它是对能力的重新定义。如果说不是一个能力的重新定义,所有对行业的重新定义是没有办法做得到的。


记住今天竞争的议题变了,不是简单地改变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的迭代、顾客需求的改变,外部所有经济环境、要素的调整,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在人力资源和战略匹配的效率。这个匹配效率最重要的是战略不再简单的是一个竞争模型和资源模型,而必须是一个能力的模型,你才可以推进你在这个市场中所面对的东西。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会发现整个企业的资产有三个最重要的东西:人力资本、顾客资本、结构性资本。他们分别在说什么?员工整体上所拥有所有的东西,包括隐性的资源,就是我的潜能,我所有的可能性。


而我们在结构性的资本当中会讲,这个企业所拥有一切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会有一个顾客的资本。


把这一系列的东西组合起来的时候,其实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含金量,当你拥有这个企业真正含金量的时候,才可以在今天能够持续地成长或是持续地发展。


在这个概念下,要求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从战略上做保障,如果我们要从战略上做保障,我们要做什么事情?也就等于人力资源整个角色和定位是有改变的,你所有关注的话题也是有改变的。


比如我一定要做养殖基地,为了保障我的食品安全我要求建1000人的技术专家队伍做服务。但之前没有这个队伍,这一块也没有预算,就无法讨论成本。


所以,“人力资源成本”这个词很慎重,你不能谈成本,你就把1000人给我找来就好了,这就是你跟战略目标一致的一些讨论。我为什么前面一再要求你要懂业务?你在这个时候对成本的了解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它必须是战略要素的完整投入。



我现在回到北大国发院,我们的BiMBA商学院也在认真做,怎么能够保证MBA学生具有持续的职业成长期?


我觉得一定要对他创造力的培养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资源。所以我就跟我们在座的很多朋友说,我要建一个协会,我们称之为叫HR百人会,我就是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从推动一个人的持续创造力的角度,回归到整体的社会能力上来看,我们要做这个事情,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战略上的讨论。


我希望今天我们理解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你从战略上讨论一些话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四、如何做?


我觉得做这件事情已经有很多人做得很好,非常多业界的优秀企业做得非常好。我不断研究自己东西的时候,发现如果我们做这件事情,有些事情是必须要注意。


第一,人力资源的角色,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从理论上来讲,人力资源角色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要同时面对两个东西:日常操作性的工作和未来战略性的工作,这两个同时要做。我们要关注到两个最重要的维度:一个是流程维度,一个是人的维度,需要讨论两者之间的组合。


比如从面向未来和战略的关系上讲,从流程的层面上看,就要做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要从这个角色考虑。


如果面向未来和战略又关注人的部分的时候,肯定又要关注人的转型和变化。


如果从日常的操作和人之间的维度看,关注的其实是日常工作的价值贡献。但是如果从日常的工作和流程的角度看,我最关注的是他整个组织机制能不能给大家一些激活和助力,帮助他产生绩效。



所以,今天的人力资源实际上是两个维度延伸做的,组成了四个最重要的功能,这四个最重要的功能是对你同时的要求,不是说只做一个。今天对你挑战巨大的是在这里,是你四个角色同时是要做的,你才可以支撑我们在战略上的要求。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是对人力资源角色要求比以前高很多,必须是各种角色都要同步参与。


简单总结起来有四个结论:


  1. 面向未来的流程:我们在第一种角色中,你最重要的有效产出其实是实施战略,人力资源角色变成了战略伙伴,想办法让整个人力资源和经营战略组合起来。


  2. 面向日常操作的流程:流程和日常操作里的角色,最重要的是,你真的是一个专业人士,是行政专家,你要做的是能不能让整个组织的流程变成所有人成长的共享平台,可不可以提供这个共享的平台给所有人,让他们能够在流程框架下,每个人当期的绩效能够被显现出来,这就是人力资源的要求。


  3. 面向日常工作的人:面向人的维度的时候,其实你是一个员工的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员工的能力和参与度,确保我们的员工能够真正地被尊重,能够倾听到他的声音,能够完成他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就是人力资源的价值贡献。


  4. 面向未来的人:又是针对人的,人力资源很重要的要求,你必须做转型的那个人。所以你应该是整个公司转型变化的助推器,使得整个公司所有人都可以应对这个变化。


五、企业最重要的是保证员工的成长性



组织在做变革的时候,大部分的组织做的第一个首要的动作就是裁员。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我们一堆员工跟我们成长到了一定的阶段,组织有大的发展时,就把原来的人都裁掉,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我不认为这是员工的责任,这个现象我认为整个人力资源和核心管理层要反思,这是很大程度上“人”的浪费。


我一直认为企业最重要的要求是保证员工的成长性,不是规模成长,是保证员工的成长性。


所以为什么在谈我们如何做的第一件事情时,我的建议是先明白:人力资源的管理角色要同时并存至少四种。我现在只用两个维度在说,一个维度是对现在、日常的操作性工作,一个维度是面向未来的。如果再加上一个维度,可能人力资源角色变成更多,比如不确定性。如果我再加一个维度,人力资源的角色可能就不只是四种了。


如果你不能这样做,就很难应对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的员工能够跟着我们一起成长,这就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


我在2015年写《激活个体》的时候,就是基于两个判断:


第一,雇佣关系很难持续地发展下去。


第二,个体的价值已经觉醒。


六、必须建立员工和组织能力共享的平台


我们进入了一个创造力的时代,人力资源最大的工作是要建立员工跟组织能力共享的一个平台。在商业模式上做共享这件事情已经谈了很多模式,但是在组织跟员工能力的共享创造上,我希望你们能把它找出来。


假设是这样的一个概念,我认为有两个话题你必须关注。



第一,你必须回答人为什么要工作,你得回答这个话题。


我现在觉得激励都有点儿困难了,为什么还在做,我也没想明白,等到我想明白了,可能我就跑了。


你会发现人生现在很丰富,你会有一个共识:要去体验,要有时间。因此,一定要记住,现在跟你竞争的不是这个员工的能力,不是你公司的吸引力,是他对于人生的向往,在跟你竞争。如果他整个人生向往都没有办法在你这个组织上做一个落实的话,他就可以义无反顾地离开。


所以,今天更需要关注的第一个话题就是“人为什么要工作?”


我们有一段时间答案是很简单的,就是为了赚钱,早期在做人力资源和企业规模绩效时就非常容易,因为一堆人都想赚钱。现在不是的,现在即使他没钱的人也没打算赚钱,因为他要体验完全不同的人生,看看用1块钱能不能走遍全世界,这种人的创造力是极高的。


第二,员工跟企业的契约关系。


我在研究组织激活的时候,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话题。为什么如此重要?


我跟任正非先生交流的时候,谈到:“你的公司做得这么好,你的厂区如此漂亮,在华为工作的人应该是蛮有感恩的想法。”结果任先生非常奇怪地看着我,然后拼命地摇头说“不对的,如果他觉得有很多的感恩,肯定是我给东西给多了。”


我就问他旁边华为的同事(在华为10几年):你们在华为,没有感恩,有啥?他说:我们只有责任。


这是一个对的契约关系,我在写《激活组织》的时候,专门在这个地方写了一段话:我们在管理当中遇到的一个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没有好好地管理员工的期望。员工的期望要么过高,要么过低。所以你会发现,你怎么做他都不满意,因为你根本就没有管理员工的期望。


企业招新员工有时候也犯错误,就把公司怎么好、怎么拼命地告诉他,就把人家忽悠来。来了之后发现公司不是这么回事,期望值立刻降到底然后离开。


这就是契约关系的理解是错的,我们现在讲的还是基本简单的契约,其中有一个就是我们讲心理契约。



像我们很多同学来上课,他对老师有期望,我们很多老师就不管理他的期望,上完之后他就不满意。我现在教你一招,怎么上课让人满意,人力资源很多人上课,一上来就告诉他,你别对我有过高的期望,应该就没事了,所以今天你们也不要对我有太高的期望。


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实际上一定要关注这个,如果你不关注这个东西,你会发现,企业的利益跟员工的利益是组不起来的。我们最希望的管理方式就是,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可以合起来。但是你不去做契约模型,不去做契约管理,这两者之间不可能合起来。


我们很多时候比较关心经济契约,忘了另外两个契约——社会和心理。我们一定把这两者组起来的时候,才可以做到把企业和员工利益绑定在一起。


笔记侠爆款好文推荐:


通用韦尔奇:办公室里看上去最傻的人,往往竟是最优秀的领导者

15000字精读罗振宇跨年演讲:哪来直接登顶的人生,只有不断迭代的历程

曾鸣:看十年,势在哪?干一年,点在哪?| 附完整PPT和视频

阿里曾鸣和京东廖建文,为何最近都在讲“精准”?| 青腾大学


笔记侠年度推荐:


傅盛品读《原则》:要么进化,要么去死 | 傅盛解读《原则》及书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